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爱去小说网 > 现代都市 > 活着真好!精品小说

活着真好!精品小说

麦麦凌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正在连载中的现代言情《活着真好!》,深受读者们的喜欢,主要人物有李有光张卫国,故事精彩剧情为:的说有300年,有的说有400年。“反正,打我十三岁嫁进里山凹村,这棵万年青树就有这么大了”,村里最年长的李老太满嘴缺牙,含含糊糊的说着,她也说不清这棵树到底有多少年岁了。“应该是大约350多年。”老支书一锤定音。据村里的老人说,这棵万年青树是受神灵保护,才会长得这么大,长得这么老。每到农历过老年或者是村里的祭龙节、村......

主角:李有光张卫国   更新:2024-04-27 12:58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有光张卫国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活着真好!精品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麦麦凌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正在连载中的现代言情《活着真好!》,深受读者们的喜欢,主要人物有李有光张卫国,故事精彩剧情为:的说有300年,有的说有400年。“反正,打我十三岁嫁进里山凹村,这棵万年青树就有这么大了”,村里最年长的李老太满嘴缺牙,含含糊糊的说着,她也说不清这棵树到底有多少年岁了。“应该是大约350多年。”老支书一锤定音。据村里的老人说,这棵万年青树是受神灵保护,才会长得这么大,长得这么老。每到农历过老年或者是村里的祭龙节、村......

《活着真好!精品小说》精彩片段

1978年6月,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中午。

阳光灿烂,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,村口的万年青树下,阳光透过万年青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。

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卖力且欢快地鸣叫着,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炎热和喧嚣。

在这个宁静的村子里,中午村子里的人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,或是在自留地里劳作,或是在家里做家务。

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炊烟和泥土的味道,让人感到一种朴实而自然的气息。

老人们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,手中拿着一把扇子,轻轻地扇着风。

脸上满是皱纹,但眼中却透着一股坚定和深邃。

他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事情,或是在思考着未来的生活。

不远处,一群孩子在玩耍,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,给这个宁静的中午增添了几分生气和活力。

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天真和快乐的笑容,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们。

平凡而普通,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

平常的日子总能让人们感到一种温暖和安宁,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。

说起里山凹村头的这棵万年青树,那是有相当长的历史了,很古老,很茂盛,估摸约10米左右高,要5、6个人才能合围过来。

村民们有的说有300年,有的说有400年。

“反正,打我十三岁嫁进里山凹村,这棵万年青树就有这么大了”,村里最年长的李老太满嘴缺牙,含含糊糊的说着,她也说不清这棵树到底有多少年岁了。

“应该是大约350多年。”

老支书一锤定音。

据村里的老人说,这棵万年青树是受神灵保护,才会长得这么大,长得这么老。

每到农历过老年或者是村里的祭龙节、村里有人去世、娶新媳妇、嫁女儿等婚丧嫁娶的,或者是谁家有新生儿降生等,都要到万年青树下祭奠一番,烧纸钱、泼水饭给过世的先人们。

烧纸钱几乎是全国的祭奠风俗,而这个“泼水饭”,似乎是只有云贵川和周边省份才有的风俗,云贵川这边习惯把“泼水饭”叫“献饭”。

具体操作就是在吃饭之前,用一个饭碗,拿一双干净的筷子夹上一筷甄子里饭尖上的一撮米饭,桌上的各种菜都夹上一点,夹菜时候是有讲究的,比如鱼头和鱼尾都要夹一点,肉要那种上廋下肥的西方肉,廋肥也是都要用夹一点,油炸花生和煎白豆腐那是必须要有的;鸡要端正的放着,鸡头和鸡身肉各掐一点;用小刀砍一片苹果,掰两丫桔子,放上两颗红双喜水果糖,加入冷水泡着,端到野外的十字路口处,点燃香烛纸钱,待纸钱烧完后,再把碗中的水饭泼在钱烧上,这就叫“泼水饭”。

万年青树接受着里山凹村人的香火洗礼,一年西季香火不断,承载了村民太多的愿望和祈盼,老人都会教育自家孩子不能去破坏这棵神树,即使一个叶子都不行。

这样一来,也就没人敢去破坏了,这树也就成为了70年代这个小山村老百姓祈祷幸福的神树。

村头的万年青树,见证了里山凹村历史的兴衰,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护佑着人们的幸福,而村里的人们也保护着万年青树,让他越长越大,越来越茂盛。

1978年的农村生产队,农村土地还没分到户,村里的一切事情都以敲钟为号,比如上工、开会、分东西、记工分等,都以钟声为准。

每天敲钟时间基本是固定的:早晨5点(冬天6点)上工,7点收工;上午8点上工,11点半收工;下午2点半上工,(冬天1点半),收工不敲钟。

那天因为下午上工的敲钟时间还没到,村支书李有光坐在万年青树下,手里抱着一个用竹子自制的水烟筒,手里把毛烟丝揉成一个小团,嵌在水烟筒中间的烟嘴上,用火石点燃后,深深地吸了一口,缓缓吐出烟雾。

看着远处的秧田,他的眼神有些迷离,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岁月。

这时,生产队记分员张卫国走了过来,看到李有光的样子,不禁笑了起来。

“老李叔,你这毛烟丝还真是好东西啊,每次看你吸得都那么有味道。”

张卫国调侃道。

有光笑了笑,没有说话,只是又吸了一口烟丝。

他知道,这吸烟筒不仅仅是一种享受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

在这个小山村里,他己经是李家第三代的村支书了,看着这个村子从最初的贫穷到如今的模样,他的心里感到了一阵说不出的感觉。

是悲凉还是不甘?

或许都有吧。

“国娃子,你来了正好,我有点事想和你商量一下。”

李有光放下烟筒,神情变得认真起来。

张卫国点了点头,坐在李有光对面,认真地听着他说的话。

“今年村里的收成怎么样?”

李有光手中的烟锅散发出淡淡的烟雾。

他拨了下烟锅上的烟丝,深深地吸了一口,仿佛在品尝着岁月的苦涩。

问这话的时候,李有光其实有了答案,他回忆起过去的日子,那些曾经的过往,如今都己经烟消云散。

他感到自己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,仿佛被岁月所压迫,透不过气来。

“比去年好了一些,但还是比不上前几年。”

张卫国叹了口气,回答道。

“唉,这天气也是,总是时好时坏,让人捉摸不透。”

村支书李有光摇了摇头,表示无奈。

“是啊,这天气真是让人没办法,好久没下雨了,这天干的。”

张卫国附和道。

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,李有光率先打破了寂静,他问道:“那社员们的出工情况怎么样呢?”

“这个嘛……”张卫国沉吟了一下,然后回答道:“大多数人社员还是挺积极的,但有些知青并不愿意参与劳动,是心不在这里了啊。”

1978年,中国的大地上涌动着返城的热潮。

特别是在滇省的广袤乡村,那些曾在这里挥汗如雨的知青们,此刻的心早己不再属于这片土地,他们的目光己经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。

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,默默地数着日子,等待着那一纸回城的调令。

在知青们的眼中,农村生活己经变得乏味而沉重。

他们每天在贫瘠的土地上重复着同样的劳动,面对着同样的面孔,心中早己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和理想。

在繁重的劳动中,他们感到自己正一点点地沦为这片土地的附庸,生活的意义也在渐渐消磨。

与此同时,城市生活却在他们心中变得越发诱人。

他们想象着城市中的繁华景象,渴望着能够在那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。

他们怀念着城市的喧嚣和忙碌,怀念着那些曾经与他们共度青春时光的亲朋好友。

为了返城,知青们开始想尽办法。

他们有的通过各种关系找到门路,有的则是拼尽全力在劳动中表现突出,希望借此引起上级的注意,还有的则是默默地等待,期待着命运的转机。

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知青们的心情异常复杂。

他们既对农村生活感到厌倦,又对城市生活充满期待。

他们渴望着能够摆脱束缚,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
然而,现实却往往充满了无奈和困惑。

李有光,作为村里的支书,对此情况深感忧虑。

他清楚地知道,知青们的不满和期待并非只是里山凹村这个小小的角落所独有的,而是遍布全国各地,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。

“这怎么能行呢?”

李有光皱了皱眉,他明白,知青们对农村的厌倦和对城市的向往是人之常情,但现实却往往充满了无奈和困惑。

他们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,只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,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。

“我也跟他们说过了,可......。”

面对着李有光,张卫国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,他知道,除了吴向阳,其他的知青都己经提交了回城申请报告。

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,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。

“这样吧,明天把各生产小队队委通知到大队部开会,就说是知青回城的事。”

李有光想了一会儿,说。

他知道,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不仅知青们的心情会越来越糟糕,而且也会影响到整个村庄的生产和生活秩序。

“上个月走了4个,知青点还剩8个吧,1个女娃,7个男娃,对吧,都通知上。”

李有光又补充道。

两人继续商量着具体的方案。

两个人商量完后,李有光把水烟筒递给张卫国。

张卫国接过水烟筒,从口袋里揉了一团烟丝,也深吸了一口,感受着燥热的空气夹杂着烟的呛味。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